岳麓山爱晚亭作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是人们旅游、生活、文艺创作中的不衰主题
这里小编收集了部分有关爱晚亭的书签、火花
见证了爱晚亭的盛名之实并展现了时代特色
一起来看吧
↓↓↓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岳麓山的手工上色彩印书签。
爱晚亭老书签背后梨膏糖调的简谱
书签是伴随古代卷轴装书而来,为区别书的内容和取阅方便,古人就在轴的另一端系上署有书名卷次的小牌子。
书签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如杜甫《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当时的书签通常是用竹片做成的,考究者也有用象牙来做。
现在的书签是夹在书中的小薄片,作为阅读进度的一种标记。书签上的图案多种多样、题材丰富。风景名胜一直是书签图案的主要选择,而风景名胜也随着书签作为旅游纪念品的流传而广为传播,书签也曾一度作为载体承载着宣传风景名胜的 " 重任 "。
一枚题为 " 湖南麓山爱晚亭 " 的老书签,印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书签正面为爱晚亭,掩映在花红树绿中,色彩浓郁,年画风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沁园春 · 长沙》的重新发表,民间美术工作者挥毫绘就,创作出这枚书签。书签背面是梨膏糖调的简谱并有词:" 锣鼓声声震天地,人人歌唱总路线,,一天等于二十年。" 梨膏糖调是清末民初江浙地区卖梨膏糖的小贩卖梨膏糖时吆喝的小调,唱腔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小调。
爱晚亭于 1952 年重修后,前来参观瞻仰的全国各地的游客非常多,岳麓山管理机构 1957 年成立,仅仅开展风景林区的保护管理工作。这枚小小的书签成为当时宣传的载体,应为当时江浙一带的 " 旅游文创 " 作品,充满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全国许多景点条件较简陋,只能采用塑料制品来制作书签以降低印刷成本。书签的图案文字都比较简单,一般在区街的小型塑料包装印刷厂都可以承印。印制中出现的一些不太严重的残次品有时也拿来使用,常出现漏色漏字、图文不符、裁剪不规整、套色不准的现象。但在这些塑料书签中也不失有精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岳麓山的塑料书签。
印着爱晚亭标识火花的 " 湖南 " 火柴日产百万
火花,即火柴盒贴画,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为火柴商标和以后的火柴装饰画、宣传画加生产厂家标志的总称。火花成为人们讲述生活、记录历史、寄情寓怀的载体之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湘江火柴厂生产的一套 6 。
一枚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南湘江火柴厂(1978 年更名为长沙火柴厂)出品的火花,画面为爱晚亭。这套火花为六枚一套,另五枚分别为第一师范、一师附小、清水塘、韶山、橘子洲头,,,这也是那个时代特有标识。
当时," 湖南 " 牌火柴日产 100 多万小盒,家喻户晓,甚至还远销上海、广西等地。这些火花也流传于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熟悉的画面,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沁入人们心间,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时代记忆。
编辑 | 吴媚
来源 |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