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灶画和嘉善农民画的那些事,你造多少呢?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9-06 09:06:33


1

过去,嘉善地区农村生活用的燃料均为稻草,俗称稻柴,连城镇上的居民用的生活燃料也是稻柴。水稻打谷收获后,多余的稻草就随手在谷场或空地上堆成垛,顶部盖成圆锥形,这样,利用稻草对水的不浸润性,下雨也不会淋湿。

    


稻草干后,剩下的大部分是纤维,燃烧起来很旺,因它中空含氧,点燃后很快被氧化,放出大量的热能。人们用它来煮饭、烧菜,这就要用到江南农村非常特殊的灶头。



灶头是用砖砌成的,它分灶膛——燃烧燃料的地方、灶台——安放镬子盛米烧饭或炒菜的地方,还有烟囱。灶头是一家人进食必备的,灶台上还安有灶君菩萨,每年要祭拜迎送,确保全家人的吃食平安。在灶台壁上,往往还有象征吉利富贵的灶画,色彩往往很鲜艳。画的内容以植物花卉为主,如万年青、牡丹花等,还有一些花草鱼鸟图案什么的。过去,能砌灶的工匠也都能画几笔。主人也不要求画得如何好,只要粗看像就对了。


    


灶画的色彩很夺目、粗放,它符合农村“大红大绿”式的审美习惯。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富裕家庭的增多,家用的灶头也越砌越大了,灶画的内容也逐渐扩大了。灶头大多砌在墙角,灶台的一面有靠墙,此墙称灶壁。有人觉得灶台面积小,还划成一块块的,画起来不过瘾,就在灶壁上作画,这就是灶壁画。灶壁画从灶台上解放出来,非但面积大,而且主题更丰富了,有把眼前所看到的农村景象、风光画上去了,也有画一些历史人物或山水什么的,把厨房间打扮得十分鲜亮。

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不乏美术绘画人才,,农村墙头的宣传画、漫画随处可见。其中还有描绘当年当地农村生活实况的,也有描绘抒发美好理想的。在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等时期,墙头画配合中心,发挥了不小作用,被称为墙头艺术。然而真正在画纸上表现农村题材和内容,而且是由农民自己创作的,。首先在北方,户县农民画以鲜明的“革命”内容为天下人所知,于是在全国各地农村学样,于是就有了各种不同地方、不同风格的农民画。



2

,为了证明工农兵是文艺的真正主人,一种代表时代意思的新生艺术,这就是农民画起源的直接原因。,上述这种文艺理念被彻底颠覆,这个画种到底能不能继续存在下去,是否可以利用它的现代创作方法,加以中国化,表现农民眼中的题材、场面和色彩,再溶进作者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国际现代绘画元素,闯出一条新的民间绘画的道路来?

在南方走得最早的要算金山农民画了。其实,金山农民画是艺术家借农民画家之手创作的一种现代民间绘画。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县在文化馆的指导下,也开始组织农民创作,我们走的是金山农民画的路子,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也创作出几幅优秀作品,如周福珍的《荡湖船》、宋仁的《春牛图》等,频频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1986 年,全县农民画展也产生了不少好作品。

金山农民画的起源是受到农村灶画启发和影响的。灶画在我县农村也很普遍,所以很快就被我们接受了这种新颖的民间绘画形式。嘉善农民画受金山农民画影响,但在题材上、表现方法上更有自己的创意,其中心为意象的表达。因为农村生活、劳动、情感等都差不多,但我们注意更多的是“风俗”。



    

国外没有农民画一说,但大量的从农村题材吸取营养的现代派绘画很活跃,它与时代的审美结合得很紧。中国的农民画不一样。首先它虽然也用宣纸作画,但它不是国画,它用的是水粉颜料,但它也不是水粉画。

有人说,它受西方现代主义的抽象表现影响,其实也不对。西方现代主义把作品创作和欣赏的主、客观世界混在一起,会令我们看不懂,一幅画的表达意思是可变的,作者反而会问欣赏者的理解。可是农民画,一看就懂,一目了然。只是在无透视,色彩的主观化和随意性与西方现代绘画有相近之处。

笔者当年在辅导一位农村老年妇女作者创作时,发现她把树叶画成粉红色,把耕牛画成蓝色,但我们还是能看得懂这是树叶那是牛。中国农村风俗,尤其是地方风俗丰富多彩,它与美术表现有着一种色彩上的连通。而农民画的色彩又是对风俗心理意义上的延伸,可以说,农民画深化了风俗,生动了风俗。

所以,我认为把农民画称作当代民间风俗画或现代农村风俗画比较合适。笔者当年曾对农民画也做了不少研究,带领本县农民画作者去金山拜访过农民画专家吴彤彰,去上海专卖农民画的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办的民艺舫公司,与公司经理杨明坤探讨农民画的市场前景。



3

在嘉善农民画刚起步时,我们就特地点了一些农村风俗主题,帮助构思和创作。如民间舞中的调马灯、荡湖船、龙舞、闹元宵、划龙船等,还有农村特有的富有情趣或画意的劳动场景。再加以人物形态上的夸张、色彩的夸张等现代手法运用,组成具有我县特色的农民画。周福珍的《荡湖船》创作是接受了我的点题开始的,起初她觉得有难度,因为她说没有看到过荡湖船,我就给她画了个草图,而且这个荡湖船式样已经比实际的美化多了,于是她有兴趣画了。

 1994年出版的《斑斓人间》中《农民画创作之我见》一文有这样一段描述:为了使我县农民画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我最近辅导一位农民画作者创作了一幅6米长卷《闹元宵》的作品。不仅为她作了布局、构思和大致内容规定,同她一起设计草稿。我发现她的随意性无处不在,有时竟把上一晚在电视里看到的人物直接画上草稿。如果一味自由也会走上不伦不类的歧路,但忽略了随意性又显得太呆板。

因此,我认为农民画也好、现代风俗画也好,它应该有自己的创作理论体系作指导,否则它就不会发展,不会有完善的发展。

这是1994年的事,为了创作这幅农民画长卷《闹元宵》,我每天早出晚归整整一个月,到姚庄文化站辅导。按照农民画制作规程,我先把空白长卷制作好,因为它的画面必须用宣纸。然后在单线条草稿上着色,最后在有了线条轮廓的长卷上平涂填色。创作这幅长卷农民画时,我在县文化局,已不再管具体辅导和事了。但为了让我县的农民画有一好的发展前景,才这样用心去做。当时的嘉兴农民画进程和我县差不多。省群艺馆池沙鸿来我县时说:“省里看好嘉善、嘉兴的农民画,嵊泗的渔民画。”然而后来一段时间我县的农民画却没有起色。

农民画,尤其是以金山农民画为代表的具有一定文化意义,又反映当代农村、农民现实题材的作品,已广为国外爱好者收藏,因此,通过多种展览和宣传,农民画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金山、枫泾,许多农民画的价位已上升很多。金山、嘉兴都有了农民画院,后来居上的枫泾配合旅游,建了农民画家村。昔日业余的农民画家,现在成了专职画家。

2006年,我看到西塘旅游纪念品中有金山农民画的丝织品,就萌想在西塘发展农民画,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或许是一条很好的文化之路。于是我就联系西街居委会,希望办一个农民画创作、制作的街道企业,招收本镇的无业者,由我负责培训,开设门市部。但居委会怕没经验,说可在老年大学中试行。我没同意,因不合我的初衷。现在,西塘民居客栈遍地开花, 钱来得容易,谁又有心思去发展什么文化产业呢?

姚庄,应该说是我县农民画最有特色的基地。近几年有了新的动作,我也曾去桃源新邨的文化讲堂看过一批新作,但在创作质量和制作工艺上还不理想,有待于提高。

农民画,它反映了新农村、新农民的生活和情感,它又能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在有一定基础的我县,没有理由拒绝它的发展。




来源:嘉善版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