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啊春天如此让人愉快荡漾的季节,fafa必须应景给你们安利几部看了就会快乐的电影。
Fafa边写都觉得太幸福了,仿佛骨头里面咕噜咕噜冒着泡泡,整个人暖洋洋的~
四月物语
April Story
四月,东京的樱花已经开的很好了,等风一吹胭脂色的花瓣就会飘落满地,热闹又喧嚣。
搬家的车从樱花道的尽头驶来,钢琴的行云流水中夹杂着长笛的温柔缠绵,穿着白无垢的新娘在家人撑起的伞中踏着小碎步坐上了婚车。
1998年的松隆子,也不过20出头的年纪,青春少艾,影片里,带着婴儿肥的脸上是让人移不开眼的清纯美好,眼底藏着些许局促和青涩,每个抬眼低眉,一帧一帧,都好美。
当她站在四月的樱花道上,目送着搬家公司的车远去,轻轻拉起贴着小腹的卫衣,大团的樱花漏下,一下子惊艳了我,成为每每想起都觉得是太过奢侈的唯美画面。
当她一身蓝裙,蹲在夏天长满青草的山坡上默默读着那本《武藏野》的时候,旷野吹来的风拂过她的衣裙、长发和眉眼,轻轻吻着书脊的她那么温柔又那么落寞,阳光斑斓,落在她的脸上,又是让人移不开眼的美好。
散文诗一般的女孩,散文诗一般的电影,看完总会记起曾经停泊在心里的往事。
我喜欢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日本,没有那么太多繁华的高楼,没有太多浮夸的衣饰,在朴素中透着一股荒凉的味道。那时候,电影拍摄的技术也还没有那么先进,摇晃的镜头、模糊的画质以及似乎总蒙着一层灰的底色。
那时候的纯爱电影没有后来的那般绚烂明晰,却胜在简单纯粹,让我惶然生出一种宿命感以及寂寞感,如同这个民族对于爱的阐述所给我的感觉。
这只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
简单来说,暗恋着学长的卯月在学长考上大学离开之后崩溃,在得知学长考取了武藏野大学并且在武藏野书店打工的时候毅然决定去追寻所爱,拼尽力量考取了同样的学校,然后寻找这个书店,千方百计地试探问学长的打工时间,最后终于见到他并与之交谈。
最终这个含蓄的女孩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独白,将故事第一次推向高潮,她与学长接下来的相遇则成了影片最戏剧化的部分。
可是我想,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不用女孩独白,而直接在接下来的相遇中不经意地透露出来,会怎么样呢?更含蓄,秘密暴露的时候更震撼更兴奋,故事也更意犹未尽吧。
可是也许导演觉得这个平淡的故事在最后需要强烈一点的表达吧,感情倾泻而出,然后再回归平淡隽永。
故事的最后,女孩举着那把红伞在雨中凝望的画面成为本片经典,印制成了海报。在红色的爱恋中凝望着爱人等待的女孩啊。
女孩调皮地转着伞,迎接屋檐倾倒而下的雨水,溅起一片片水花飞舞。明快而充满希望的结局。
《四月物语》,忍不住的爱,爱它的精致,爱它对生活敏锐的捕捉,爱它的唯美浪漫,爱它的青春气息,爱它的戛然而止。
小森林 夏秋篇
Little Forest Summer & Autumn
影片的整体气质是安静的。
开篇的雨声让人安静。小森在雨幕的笼罩下,释放着理想世界般纤尘未染的清新,将我从喧嚣中抽离。
喜欢下雨天躲在被窝里听雨的滴答,这开场的雨声便让我感受到了那份寂静与祥和。这感觉温暖极了。
接下来是让人无比安静的市子的旁白。这贯穿始终的声音,让人不由得放缓呼吸,内心变得平静许多。
她用舒缓的节奏,平静的叙述着自己。生活的过往、身边的琐事、烹饪的技巧以及耕作中的点点滴滴,在这不疾不徐的叙述中如同一幅幅画卷在我们面前氤氲开来。
喜欢这个开场,整个世界一下子安静了。
《小森林》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分别独立制作为电影,陆续上映并斩获好评。目前在国内能看到的就是高清版《夏》和《秋》两部。影片展示了一个女孩独自生活的的故事。
她从外面的世界回来,重新回到这个美丽却几乎与世隔绝的家乡。她自己耕作、自己烹饪,一个人畅游在昼夜更替的繁忙之中。
她身边没有亲人,唯一的家人——妈妈,也在五年前不知原因地离她而去。
独自生活的市子无疑有着坚毅的品质。
生活态度决定生活品质。
懂得经营自己的人,在人群中很容易便可以辨识出来。
他们善于一个人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并且乐在其中。他们从不对外在世界有过分的奢求。他们拥有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精神世界。
市子对待生活的态度简单却认真,她用心经营着每一个细节。
影片呈现给我们的多是烹饪时的细节,。
有人评说它是“舌尖上的日本”,《小森林》能以自言自语、毫不哗众取宠的方式做到借助简易的食物传递出深沉的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反衬出低调内敛的高层次修养,温暖平凡你我的奔碌人生,也是日本式“禅学”甚至“素食”信仰的一种体现。
从简单异常、以素食为主的食物中(这些食品朴素、简易到令人惊叹,制作并不复杂,用料也丝毫不高贵,《小森林·秋》中市子跟邻居们分享的,仅仅是秋日午后几片金黄色、烤熟的地瓜片。
所以,食物本身并不重要,由简易的食物穿搭出来的简朴自律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本身由衷、执着、纯净的热爱与体味,才是最重要的;对日常食材的细致用心和悉心品尝,就是对平凡、处于底层、无人知晓的个人生活珍惜和省用。
珍惜平常人生,爱惜食物和日常,这也许才是这些日本电影的真正精髓所在。
影片的在拍摄手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十分成功,非常完美的与影片的气质取得了一致。最值得称道的是对自行车进行跟拍的长镜头。
还有就是,把我们平时认为又脏又粗的事情,用极具仪式感及美感的镜头慢条斯理的展示出来,竟也如此美丽动人。
片中几处用到了类似文学中意识流的表现手法,给简单平静的生活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我们人类很多时候会产生脱离现实的遐想。而正是这些不切实际的遐思,带给我们诸多不一样的色彩。
《小森林》无疑是一部对得起观众的电影,我甚至不忍心将她看完了。看的时候心里暖暖的,胃里饿饿的,哈哈哈。
白兔糖
Bunny Drop
美国拍了黑色幽默和情感怪异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韩国拍了冷酷无情内心善良的《大叔》;而霓虹的电影艺术家田中博树拍了这部温情感人的《白兔糖》。
这三部电影剧情主题几乎可以说一模一样,只不过故事情感发展线路上不同。相对前两部片子来说,这部《白兔糖》是单纯的以温情感人为突破口来打动观众。
我承认我对日本电影情有独钟,同样的主题放到他国就只是一味地盖着个磨子在刻印。
而放到霓虹就会在两个极端中摇摆,或过于温情或过于残酷,或过于温婉或过于冰冷,总有能耐要磨砺一番你的意志,压下情绪忍着沉闷含着泪水,内心不知不觉间已酝酿出一句感叹或敬畏的台词:啊?!原来可以这样拍啊!如果你也能体会到我这番感受,那么毫无疑问白兔糖的温情在与你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思绪交手的第一回合完胜。
观众会冷不防地被人造虚设的乌托邦摄去魂魄,再也不愿回到现实中“苟且偷生”。
白兔糖又再一次如实地展示了她的第二个“功用”:净化心灵,甚至到了透骨的地步。
日本大打温情牌的电影很容易滑入浪漫主义的桃花源,众多优秀电影都在探询家长里短的“胜业”,但厚重的写实主义味甚至连痕迹都难于寻觅。
白兔糖就其本身而言应该属于前者,六岁的小阿姨和三十而立的大侄子如何“相濡而沫相依为命”是电影的叙事主题,从交流到交心的过程中思考人生与人心是电影的情感内核。
请来了日本当红萝莉代言人芦田爱菜就已将温情的故事说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就交给缓慢的镜头推进自圆其说吧。当我在费尽笔墨要对电影白兔糖解读一番,恐怕导演都会安慰我说:无须这么精言大义,心领神会就够了。
是啊,有些电影真的不需要解读,过多的解读只会使电影丧失原味。
残酷严实的现实主义还是留给那些缺乏逻辑理性的人吧,即使你书写不出浪漫主义式的诗,电影早帮你写好了。
还是忽略掉我上文的啰嗦长气,细细品味这颗白兔糖温情到家的腻味吧。
春夏秋冬又一春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回归到东亚内核的:寺庙、和尚、隐秘禁忌的性、善恶、轮回。故事一贯的寡言,导演有意使观众的注意力大量地集中在画面上。
正如《坏小子》中的男主角一样,是个哑巴。金基德的电影多数时候也是个“哑巴”。
它面容丰富广阔,看似与世隔绝的一间小屋,与我们生活毫无关联的和尚(大街上看不见,必须跑到山上的寺庙才会遇见的),演化成凡尘中你我他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而言,金基德真是一个天才,他的内心世界太广阔了,语言是跟不上的,因此我们有时会说“语言苍白”,事实如此。
太多东西,一旦付诸言语,就会变成一家之言,反而镜头语言可以表达更多。
在镜头上的清新风格,故事上不再大量描写黑暗故事,只在片头片尾处做了一个段落,镜头干净利落,使影片在影迷中大获好评,大家反复分析着电影中的禅意及其背后内涵。
如果就这个方面而言,它要略逊色于《空房间》。
在布景地点故事上,略显刻意,不如《空房间》那么自然、市井化。而结局处,无言的轮回,更令人悚然一惊,小孩子的行为甚于男主角小时候的所作所为,而这一次,年老的大师不再默默观察小孩子了,他的所有行为不会有人知晓。
这是否意味着,人性之恶,无法通过教化、进化而改变?甚至于所称的轮回,都只是一种绝望的重复?这令我感觉沉重。
而《空房间》则完全相反,假如阅读到这个地方的你,看过影片,应有印象。结尾以一男一女站在体重秤上,而秤上的数字只是一个成年女性的重量,全片结束。
那温暖的早晨阳光,一直照耀到观众的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个十分温暖的爱情故事,其中饱含的禅意,也是这样轻盈地流入观众的心中。
这些作品都充分展示出,金基德的独特性,我甚至设想假如他只是个写剧本的,而不是一个掌握镜头的导演,电影还会如此精彩、深刻吗?从《美丽》可见一斑。
作为影迷,只能庆幸,我们完整地走入了他构想的世界里,并与他一同观赏世界。以此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华语导演中,谁人能与金基德相提并论?
我不是指题材的黑暗性或者是冷门程度,而是指这样一种独特性、深刻性。周星驰应该算一个。
你看过一次,就足以分辨得出来的导演风格,强烈得叫你无法错认。而似乎,广电“局”和审查,成为了其他人心安理得的理由。
借用四季表达人生是非常妙的选择。将夏季与秋季作为人最动荡的时期,情色和暴力的因素全部注入在这两个集结。
经历了世间普遍的爱恨情仇,在冬季冰封,孕育了下一个春季的重生。这次,“轮回”的主题变得十分明朗。
而这种轮回并非只是在讲述一个人,一个季节便是一个人生阶段,每一次小和尚的出现其实也都可以看成是不同的人处在这一个阶段而已。
金基德在《春夏秋冬又一春》所流露的有关七情六欲的迷罪征兆,依然是他一贯对欲望的露骨展示。
稍有不同的是,与《弓》、《坏小子》、《》、《空房》等相比,这是金基德对世界观的一次完整的宏观描述,不仅仅只是关注中青年群体,而首次全面填补了童年与老年阶段的历程。
世人所要的,世人所求的。大慈悲,镇恶魔,护福德,救苦难,传妙善,除愚昧,消恐惧。放智慧光芒,驱三界黑暗;行愿天下,品质功绩,无量无边,是大功德。四季轮替,一一展现。
于是人们神色陶醉。我有所迷惘,我们他们或“它”们是否都在静宁中追思着红尘喧嚣,大空虚无与无我里,仍然存在功名利禄?
灾荒,饥饿,贫困,战争,人类树敌太多,比比皆是被动。而战胜自我心灵,算是主动一击。
无论花开花败,所有徘徊与怅然都要在四季里释然。西方净土,九品莲花,妙音翩翩,希望人人入定,得闻如是。
往期推荐
《二十二》:让过去的归于尘土,让未来的归于未来。
第90届奥斯卡复盘:狗叔科嫂分获帝后,《水形物语》疯狂吃鸡!
史上最强春节档复盘,除了票房,你要了解的还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