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39 | Jun. 2018 :: 李亭葳 Li Tingwei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27 06:23:33

本期艺术家

v

v


李亭葳 / Li Tingwei


       李亭葳用物体、图像和视频装置来组织当代生活话题,通过搜集和运用文字、网络视频、声音和平面符号,重现现代人不停追求的自我优化和消费市场中被改变的自我意识,同时在研究中探讨了传播媒介对个人的精神感受、身体的影响。







肆  x  李亭葳


/


Work & Interview







2014年12月我们第一次采访了当时正在柏林艺术大学读书的李亭葳。当时的她常运用高纯度的色彩块面和简洁的几何形体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她感兴趣的主题。此次我们对亭葳近期的展览和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了解到她的创作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改变,也展现了她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回复数字“19”可阅读2014年的采访)


《Shame》混合媒介,2016 

这组作品由雕塑、声音和现成物构成, 是描述感觉“Shame”的装置作品。在日渐被简化的沟通方式中 , 追求标准化的“优秀”是否与自我优化的愿望南辕北辙? 

《恥》 三张速写扫描印刷墙贴,845厘米 x 360厘米,2016

《正确》布面丙烯和两个表情玩具,60厘米 x 60厘米,2015

《荣誉》4 个私人收藏奖状,玻璃展示柜,30厘米 x 30厘米 x 30厘米,2016

《心灵鸡汤》声音作品,45 分钟,原文作者 Brene Brown的“Men, Women & Worthiness”,SOUNDS TRUE.COM,2012

《领奖台》高密度板、丙烯颜料,150厘米 x 50厘米 x 50厘米,2015

《Thumbs+up》摄影喷绘打印,每版 1米 x 1米,2015

《画一个赞》布面油画,60厘米 x 60厘米,2015


:从上次采访(2014年末)至今,你的作品似乎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转变,是怎样的契机或者自身的思考肇始了这样的变化? 

:2015年初,我结束了纽约Hunter M.A.硕士一年级的交流项目回到柏林艺术大学,这期间我继续在做一些物体和基于几何形的绘画,但通过在纽约交流的这段时间,我开始觉得这些作品是缺乏语境的“漂亮”作品。它们落入六十年代的形式主义,却没有那种六十年代混乱的开放的社会背景。极简主义兴盛时是在性解放和自由主义盛开的混乱中,艺术家通过纯粹的形式和概念寻找一种秩序。这是当时他(她)们对时代的反应。 

而我思考我所处的时代和成长的来龙去脉时,却找不到非常吸引人的独特的“混乱”。我看到的更多是消费主义对人的影响, 和我成长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却被极速压缩的时代。 所以2016年初的结业展览(Absolventenausstellung)中,我探索了专题型的做法,使用物体、绘画、装置和文本等。运用现成的有声书,通过使用视觉艺术手法和材料对“Shame”这个感觉进行几个定义的阐释。这算是个开始。

其实入学初做的那些绘画和物体雕塑,在我现在做的装置中仍然能看到:颜色纯度高、结构简洁冷静等。极简主义的风格是高度提炼,不模糊不犹豫,也没有直接的浪漫情绪。形式主义元素和喜好最终服务于我要说的主题,但不仅仅只是漂亮的表面。


《伟大的日子》展览现场,柏林艺术大学,2017

《伟大的日子》在柏林 UdK 展厅的实现是由三个视频装置作品以及一个旗舰店摆置组成。


《伟大的日子,苹果》动画,750 x 1334 dpi,彩 色、无 声,55 秒,2017

在一部Iphone 6手机上循环播放。



《伟大的日子,削皮机》3D打印苹果削皮机,三件原物的50%大小和一件原物30%大小,普通光敏树脂上色,90%透明光敏树脂,高8厘米,5厘米。

透明亚克力台签: 21厘米 x 14厘米,12厘米 x 14厘米。



《伟大的日子》品牌视觉商标与海报


:能具体描述一下你的UdK毕业作品《伟大的日子》吗? 

:《伟大的日子》作为在UdK(柏林艺术大学)的毕业作品,整体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墙上的苹果手机里不停循环播放整个削苹果的动画。旁边是四个削苹果机的旗舰店桌子,模仿苹果店那样的摆设:同一颜色不同大小,同一大小不同材质的4个削苹果机的3D打印模型。 最初想到这样做是因为看到各种品牌店甚至卖辣条的都抄袭苹果店的视觉风格和摆设。我也自己制作了削苹果机的海报和logo,还有台签摆在桌上。 


《伟大的日子,2000》单频道录像,1280 x 1024 dpi,彩色、无声,10 分钟,2017

在2000年生产的苹果G4方形显示屏上循环播放。


第二部分是一个行为录像,是我在手机上存了近百张绿色的图,一边走一边用拇指翻图。这个行为其实用惯了智能手机都很熟悉,大拇指接触手机其实是每天进行无数次重复的动作。即使翻图都是相同的内容,也会有种动作上的快感。我就在柏林街上一直走,白天晚上都录了,一直翻图。后来剪辑时我会把连贯的动作每翻过去前一帧减去,会产生跳帧的效果,周围的现实和环境也跳了一下,有种“切换”现实的感觉。这个录像最后有一个小时。播放这个录像的是台2010年的方形屏幕苹果机apple stuido display,在适应了16:9的屏幕后,  用一个历史的物件播放现实最新款手机和行为,以此来做一种对比。用绿屏也是因为绿屏的东西可以截掉换成另外的图像,影射一种“可复制可替换”的意思。 



《伟大的日子》6频道视频、高清、彩色、有声,14 分钟,2017(图为视频截图组合)


第三部分就是六集小视频:《伟大的日子》。 用一个程序Korsakow来播放。这个程序其实是把视频传上去之后,鼠标点击就播放下一集了,顺序随机(可以设置)。观者根据点击出现的不同时间线和内容,可以主动构建出自己的故事。 本来Korsakow的开发者就是想要做打破线性叙事的交互视频程序。

六集视频的背景独白是改写了巴塞尔姆的短篇小说《伟大的日子》,每一集前面几句话都是类似“在伟大的日子里,东西可以复制来复制去。”--影射了削苹果动画和削苹果机旗舰店。“在伟大的日子里,人们可以选来选去。”——影射了影像中用手机在tinder里划来划去,选择交友对象。“在伟大的日子里,语言就像空气一般存在”——影射了这些视频里不停的独白和巴塞尔姆式的打破结构,去除人称的叙述。 


《感觉好不好?》项目展览现场

《更好,更强》3个单屏幕录像,健康产品原装瓶和蛋白棒低卡产品原包装,灯箱广告、沙发、茶几平板电脑支架、纸篓、蛋白棒,2016


:作为艺术家,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关注新闻、科技变化和文化变形。文化变形其实就是一种艺术手法,  利用这种shifting寻找一个突破口,开启这个时间点的前后联系,作对比,作预言 。《更好更强》像预言式的未来,大家可以通过药丸和代餐完成营养和补给,很健康地生存下去。《 鲸》这个影像作品的采样有些古今对比,航海学和游轮在资本主义初期是掠财和掠地,开拓边界。如今的游轮就是一个大的shopping mall加上高级宾馆所配备的一切,乘客可以无限制的在海上消费,有些超现实的意味。但也落入无限的贫乏之中。


《白鲸,救生圈》单屏幕视频,高清,4分27秒,2018(图为视频截图组合)

《白鲸,海浪》单屏幕视频,高清,5分05秒,2018(图为视频截图组合)


“白鲸”展览现场,剩余空间,武汉,2018


:“白鲸”的影像部分,你会使用目前常见的两个或以上的影像堆叠的方式,你对这种影像创作方式有什么样的理解?

:这个可以从速写的拼贴或者绘画中理解。collage就是通过拼叠创造不同层次的丰富平面;而许多绘画作品的创作也是堆叠许多层颜色,互相渗透或叠加然后起到相得益彰的视觉效果。我认为影像的每帧画面都是平面作品,影像作品只不过需要通过移动图像和大量图片进行有效表意。与纪录性影像或影片不同,艺术家视频作品(video work)可以灵活甩开一些电影语言的条条框框,也未必需要叙事。可以完全通过强大的图像力量完成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混搭堆叠不同范畴的图像及声音,共同营造所需氛围。这点很迷人很吸引我。

:Statement是否是你作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是的。因为我比较爱做很多元素组成的装置,利用空间进行构架,产生一种串联和联系。我作为创作者是会提供statement的,但观众不是非读不可。毕竟不是基于文本创造的作品,还是可以通过视觉的呈现被观者领会到,同时也要看观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程度和想要了解和学习的程度。


《后海报》三屏幕海报灯箱装置,35cm x 137cm,2017


:《feeling good?》这个项目轻松诙谐地讽刺了当今的消费文化,让人觉得你是在强行对观者洗脑。你能否说说你是如何开始这个项目的吗?展览里面的的每个部分你有什么样的考虑(每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做完“Shame”这个作品后,我一直想深入挖掘“鸡汤文化”这部分,2016年有半年时间在阅读不同的“鸡汤”。同时我自己也因为练习跑半马关注了很多健身信息,然后越挖越觉得很洗脑,的确健身对于现代中产像是新宗教一样的存在。于是我就开始把所有这些感兴趣和奇怪的地方列出来,想做个关于“健康”的话题,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

年中我开始思考,觉得物体和二位维图片或绘画说不了这么大的主题。必须用别的媒介,例如视频、音乐和更综合的媒介来表现这种“新宗教”气质。经过大概两个月琢磨如何做出像当代艺术里的“视频作品”,然后慢慢进入现在作品的媒介系统,就是用很多图像、图片拼贴或网络元素,外加拍摄素材和快剪的风格。

“心理健康”部分我先自己写了本鸡汤书,叫《感觉很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然后为了配合这个概念又写了本《感觉很好》,字很少,只有250个字,很多空白页,有些“对话”感。《感觉很好》里的内容和文风分三种,模仿市面鸡汤书的三种大风格,即心灵导师灵修式、心理学理论式和散文周国平式。后来展览上也作为装置摆了90本在一个书架上。 


书籍《感觉很好》《感觉不好》, 各127 页,145mm x 195mm x 9mm, 作者:李亭葳

《感觉很好》3万4千字

《感觉不好》250字



书籍细节


“鸡汤式理论”在我的理解里就是让你禁欲:不怎么怎么,或者你必须怎么怎么,就会怎么怎么。我通过一本很早的鸡汤书《How to live 24 hours a day》,挑取了其中几个语句,然后把这些语句加入视频作品《You can say you are happy》作为串联。在这个视频里,以章节和部分来作为结构,插入许多视频和嘲讽元素,把“禁欲后即可得快乐”的“胡扯”都说了出来。这个视频里的英语念词全是一些鸡汤式有声书里的。 

“身体健康”部分包括《更好,更强》这个装置、视频装置《我今天吃了什么》和双屏幕视频《你可以的!》。


《你可以说你很快乐》 视频截图

两个单频道录像视频,高清、彩色、有声,7分18秒和5分50秒 2016-2017


《更好,更强》视频截图,2016

“如何从脸部判断我们的健康状况?” 单屏幕录像,2分55秒 

“如何从指甲判断我 们的健康状况?” 单屏幕录像,2分36秒


《更好,更强》里面有两个iPad播放的视频是我模仿电视养生节目主持人,把百度百科出来的“如何从脸部看身体健康”和“如何从指甲看健康”介绍出来。大电视里播放的是一支各种低卡零食、代餐产品广告,是自己拍摄的,并配合架子上的一排排保健品罐子。其实那时我自己也吃了很多这种蛋白棒,包装就都留了下来,进行了扫描,然后把蛋白棒的包装图片继续加工,再打印成了食品灯箱。当时布展时茶几上有个地方我摆了盘一毫克尼古丁的叫HD的烟(高清的烟?)。我个人为了跑步戒烟两年,之后想抽烟也无法承受正常的烟草了。然后发现有这种“健康”的烟,这种产品也类似那些低卡薯片,是宣传健康 化之中衍生的加工品了。 

《我今天吃了什么》是通过YouTube用中文、英文、德语、意大利语和日语搜索这句话而来的一些视频集锦。 vlog博主都是女生,有的是很专业的拍摄,有的就是手持拍摄而不露面,介绍自己一天的饮食和饮食准备情况。有的也介绍一天两餐之间的健身活动。她们都很自信都很自豪给别人看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所以我把她们的视频下载下来,同时播放,安装在环形的一个架子上。当这种流行化集中呈现时,它的表面化和虚假也就不言自明了。 


《我今天吃了什么》25个单屏幕网络视频装置, 视频来自 YouTube。


《你可以的!》这个作品其实是一个音乐视频。歌曲就叫《You can do it!》,有些鼓励人心,让人不要消极。我利用里面的话语和节奏,做了个快剪。其中有希腊雕像和古迹中的一个大理石拳头,其实是提示酒神精神。尼采很推崇的权力的意志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无论这种生命力是否会引向“自毁”,它不是禁欲换取的“快乐”,是全然发挥本性,发挥身体的欲求和精神的自由。我很欣赏尼采推崇的生命强度,所以片中有吸毒的、的,也有因为奥林匹克竞赛服药而不得已变性的运动员。片末更有一段iMessage对话,是我跟一个健身教练讲述遇到一个跳过楼企图的哲学博士,联系我的这个哲学博士是研究尼采的,五楼跳下来但没有死。片中有一段在健身视频中画五环圈圈的,就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想说人类对身体的运用和探索,从来没停止过,但我希望都人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强度,不要不温不火禁欲着听着鸡汤过着被流行包裹的“现代健康生活”。 


《你可以的!》音乐视频截图

四频道同步视频,高清、彩色、有声,5分18秒,2016


《你可以的!》四频道同步视频,高清、彩色、有声,5分18秒,2016


《你可以的!》音乐视频截图

四频道同步视频,高清、彩色、有声,5分18秒,2016


《白鲸》展览现场,剩余空间,武汉,2018


《感觉好不好?》展览现场


:看过展览“白鲸”和“feeling good”现场图片后,(个人认为)这两个个展即是利用空间和不同元素装置成的完整的作品,又是一个展览,此时你做为艺术家是否承担了策展人的角色呢?或者说,你就是你自己展览的策展人?

:其实是的,这两个展览里,尤其是第一个展览中是没有策展人帮助的,基本是我在展厅中整体实现的。这也有许多风险,那个展的效果图都没有做,只是根据好多遍的手绘草图和头脑里的感觉。然后购买材料到展厅,和布展师傅一起一点点把细节完成。有些惊险,也成了今年“白鲸”展览的一个经验。所以今年展前我把方案从文字、各个作品到效果图都和剩余空间的学术支持及策展人鲁明军老师讨论后,他帮我过了一遍,讨论后觉得需要把一个作品的展示方式改动下,其余大体都可以按效果图进行。最后也就是和效果图一模一样地呈现了。

策展人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支持,无论是从展览整体概念上还是从布展的细节和效果,都可以提供非常有效的帮助,我自己作为艺术家也作为策展人的话会比较有挑战性,下次个展还是期待与策展人合作完成。








[ CV ]








李亭葳

1989年出⽣于山东烟台


2008-2010 同济大学

2011- 2017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UdK)美术系自由艺术专业

2014- 2015 纽约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 of CUNY 艺术系硕⼠项⽬

2017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由艺术专业毕业,获得大师班学生荣誉称号


www.litingwei.de








  ///  







[肆/si] 是一个展现多元文化下艺术家思想与实践的平台

集访谈、翻译、写作为一体。

公号内容版权归 [肆/si] 团队以及相关艺术家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或二次修改。

转载、投稿、批评请联系:info@zoewanshu.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