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11-05 14:39:42

苏东坡: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我们活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有的人沉溺于人世浮华,有的人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度发达的时代,繁杂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使我们变得浮躁。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心安静,才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心无物欲乾坤静,安静是为了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只有心空灵,才能容纳万物,生命才会变得丰富,达到自由洒脱、逍遥自在的境界。所谓“真空生妙有”,开凿了池塘,明月总会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苏东坡又说,“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阅历世事,行走人间,把身心寄托在世外云岭。生而为人,都在为衣食住行奔波,总有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扮演,总有家庭的责任要担当,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牵绊。到了一定年龄,应该学会安静,把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安静与内心丰富并不冲突,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独处,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其实,凡是有故事的人,都是安静超脱;凡是肤浅单薄的人,都是浮躁不安。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玉食,只觉得万般愁苦。有人说:“所谓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静的生活,缘由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实的人生乐趣。”安静的起点是让心灵放空,不受欲望的牵缠,抛开固有的偏见,在滚滚红尘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凉,从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惬意的人生。丰子恺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安静,不必遁入山林,与世隔绝,而是以“出世”之心,过“入世”生活,在凡尘中始终保持独立与自由。一个僧人,出家不久,耐不住出家的寂寞,就下山了,不到一个月,受不了尘世的烦恼,还是上山了,接着不到一个月,耐不住寂寞又下山了。当他再次上山的时候,师父说:“你不如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办一个茶摊,卖茶过日子,不必拘束于佛门戒律,也不必认真去做一个俗人。”僧人听从了,还俗娶了媳妇,办起茶摊。他每天下看尘世,上听佛音,也是自得其乐。多年之后,媳妇去世,又过了几年,他把茶摊送给别人,有一天忽然跑进庙里,跪在师父面前说,“我觉悟了”,然后端坐,坐化了,成了正果。 庄子 说:“夫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安静,是为了窥得自然神机,获得一种灵性,在平凡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南北朝时的隐士陶弘景,有朋友劝他出山做官,他用一首诗回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生活的秘密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生活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一个安静的生命,无意去抵制世间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丰富与圆满。人生只为一大事而来,只为一大事而去。内心丰富,才能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与葱茏。安静,并不是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享受生命的完整。古人说,“读佛书宜对美人,以免堕空”,佛书里的空幻让人易生遁空之心,因此要用现实里的诱惑来拉住自己。安静,不是作茧自缚,不要走向内心的枯寂封闭。从前,有一个国王,也是星相家和伟大的建筑师。他从星相上预先知道自己,将在某年某月某日遭遇不测,于是在高山上建造了坚固的城堡,禁止任何人进入。他藏身在城堡,不久发现仍然有阳光漏泄进来,就找到裂缝,填补起来,以免恶运由此而入。这样,国王亲手将自己变作牢囚。当城堡里失火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救他,就在他预测到的那一天死去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